镇海蛟川中心学校里有7成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school.cnycedu.com   02-04 17:07:10 关键字:中国学校联盟 来源: 文字大小:[][][]

  在人们印象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多数的学校大都办学条件一般,硬件设施有限,在软件的建设和发展上都与其他公办学校更加存在着差距了。但是在镇海蛟川中心学校,这里的学生7成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享受着镇海区规模最大,校舍设施最完善,设施设备一流的美丽校园。镇海蛟川中心学校校长盛其仁表示,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镇海也能沐浴到教育的“阳光雨露”。

  联合企业>>>

  为学生搭建成长舞台

  镇海蛟川中心学校从建成至今已有4年,是目前镇海区规模最大,校舍设施最完善的小学。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这样环境优美,设施齐全,设备先进的学校里,7成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他们享受着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然而,学校并没有因为外来生占多数而忽视他们的人生规划,而是为他们积极搭建长远发展的舞台。“外来工为镇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理应享受劳动的成果,其子女有权利同本地孩子一样接受同等质量的义务教育。”镇海蛟川中心学校校长盛其仁说。

  为此,该校积极开展书香校园、文体校园和科技校园建设,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优良的品行、丰富的知识、健美的身体、多样的才艺、健全的个性”的人。由于学校新建,教学空间尚为宽裕,该校索性拿出一整栋楼作为学校的“科艺楼”,三层20多个教室,分门别类。

  那么硬件条件有了,软件方面的建设如何跟上?向企业寻求合作。

  考虑到开发区内制造企业众多,如何发挥社区的力量,实现资源共享?盛其仁便萌生了建立学校共建理事会的想法。很快,他的想法得到了回应。主要生产自行车的宁波波英特车业有限公司捐赠20万,用于科技活动室重新装修,添置设备,为学生提供大量动手操作的机会;生产各类电动玩具的宁波科尔登玩具厂,为学校免费提供玩具,鼓励学生进行玩具组装……

  就这样,这栋“科艺楼”逐层被细分为:一楼是科技、书画活动室,二楼是音乐教育,三楼是科普天地。

 科技力量>>>

  擦亮孩子们探索的眼睛

  走在“科艺楼”的走廊里,通过教室门窗,记者看到一双双渴求科技知识的眼睛,他们瞪得滚圆,认真聆听着老师们的讲解。

  走进自行车拆装教室,记者看到一群四年级的学生正8人一组围着自行车对其进行“大卸八块”。你扶着车把,我拿着扳钳,每个人分工明细。

  “那为什么车把上要套上塑料套呢?”

  “为了增大手与车把之间的摩擦力……”

  来自宁波波英特车业有限公司的刘师傅一边指导着学生一边考查着他们对自行车构造方面的原理知识。刘师傅告诉记者,公司会定期派专业技术老师来学校教学生们如何拆解和组装自行车,一方面可以锻炼他们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还能教他们一些自行车日常使用中涉及的知识原理。

  此外,在吸管创意室、玩具拆装室,机器人活动室……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实践着自己的科技梦想。

  “在镇海区,蛟川中心学校的科技实验设施设备算是最为完善的,本地的孩子在这里就读都感到非常幸福。”镇海区教育局教育条件装备站站长尹恩德说。

  优质资源>>>

  助推外来生实现华丽蜕变

  书香校园、文体校园和科技校园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那效果如何?这还得看对比。

  小刘同学自幼跟随父母来到镇海打工,三年级之前都在一所普通农村完小就读。在镇海蛟川中心学校建成后,他所就读的学校被合并至蛟川中心学校。

  据带他的语文老师费老师回忆,刚进入新校园的他,在各方面都表现平平。但在一段时间后,他的动手能力和好动天分一下子就被挖掘了出来。

  “原来的学校一没设施,二没场地,有想法也无处施展。”小刘同学说,在进入新学校后,见到了之前自己从未想象过的科技实验设施和活动场所,在众多项目中,对于航模他尤为钟爱。

  在他的带动下,班里的四五个小男孩都加入了航模社,他自己也成为了一名航模社的社长,带领社员参加区科技创新比赛,还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看着孩子们的华丽蜕变,令校长盛其仁颇感欣喜。他说,孩子的天性是充满好奇心的,他们的想象力也是最为丰富的,在这里有适合他们亲自实践的环境,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特别是对于广大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而言,在这里开阔眼界,学到真知识、真本领,成为一颗有用的“种子”,即使长大回老家,也能在当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客服中心 诚聘英才 诚招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6 cnycedu.com 中远教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校联盟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08102号-1